長期以來,由于中國的產業政策不明確,大多數中國企業對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產業保持著觀望的態度。雖然國務院曾批準在浙江省和山東省進行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體系的試點,但是,**后因為“收不到足夠的廢舊家電”和“后續資金無******”等因素均未能繼續下去。而中國雖然已經出臺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但這只是原則性的法律,在這一法律的框架下,還需要進一步制定細則和規定,才能推動產業的發展。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務院已經在2006年和2007年,連續兩年將《回收條例》列入一類立法計劃,所以,此次《回收條例》應該不會再將出臺時間延遲到春節之后。
回收經費成關注焦點
對于即將出臺的政策,業界存在很多猜測,其中回收經費如何解決成為了關注的焦點。如果由企業全部承擔,對于“微利”的家電企業來說,**終勢必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如果由政府補貼,該如何補貼?有哪些企業可以享受?回收體系如何建立?二元化的市場導致大量廢舊家電流入二手交易市場,如何收集、運輸廢舊家電?費用如何分攤?如果這些問題都缺乏細則規定,那《回收條例》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記者了解到,《回收條例》草案****章第七條規定,國家建立廢舊家電回收處理專項資金,廢舊家電回收處理專項資金征收、使用和管理辦法(下稱“專項資金辦法”)由財政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另行制定。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李靜近日向媒體表示,實際上專項資金辦法的草案已經制定出來了,不過,由于國務院尚未正式頒布《回收條例》,所以,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也尚未對外公布專項資金辦法草案。根據目前制定的專項資金辦法,國家準備向生產企業收取一定的費用,用于補貼回收處理花銷。李靜表示,這些資金究竟如何收取,政府也在做相應的研究,會考慮不同利益群體的意見,使這個辦法有一個可操作性。
企業環保意識有待加強
目前,無論是電子電器行業的生產企業,還是流通渠商道,對廢舊電子的回收環保意識正在不斷提高。富士施樂、夏普、松下等外資企業,面對中國即將出臺的《回收條例》,已經搶先一步開始在中國進行廢舊電器回收工作。中國移動去年則攜手摩托羅拉、諾基亞聯合發起了業界****規模的“綠箱子環保計劃——廢棄手機及配件回收”公益行動, 約 1000 家中國移動自辦營業廳和摩托羅拉、諾基亞各約 150 家銷售中心、維修服務中心長期設立專門用于廢棄手機及配件回收的“綠箱子”,手機用戶可以選擇***近地點將已經廢棄的手機及各類配件投入其中。